廣欽老和尚開示5

 

日期:民國63年7月12日

摘自-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 增訂本    承天禪寺  編印

在社會做事須守信,不可貪,盡心盡力,要忠心,替人做事能盡忠,則老板會重用你。學佛也是如此,對佛有虔誠信仰,則佛佑之。能做大生意,能和外國人做大生意,這也須有好信用,能為老板所重用,則老板會提拔你、培養你,則你的事業可以慢慢擴大,以致與外國人做生意,則前途不可限量。讀博士不可只顧你個人一身,苦行須吃苦才能出身,有苦,人才會信任你,如此則能出身,前途不不可限量,故凡能苦行苦修,其前途不可限量。

反過來看我們出家人也是如此,佛菩薩皆是用苦行,不是選什麼人才,不一定要讀佛學院才能成就。佛菩薩皆從苦行中苦修,體會出、磨出。

信仰佛教或出家,大都受了打擊、刺激,有了刺激人才會覺悟來修道。每個人出家都有其因緣,但不要以為受刺激出家不好,反而因受刺激來修道,道心會更堅固。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要有志氣,人有了打擊才會提出志氣來修道、做事。

現在出家人吃苦的很少,不知出家人皆須用千辛萬苦去求了生脫死。現在的出家人也不知為何要修道、要如何修。修道人須吃苦,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才能成道。現在人不知如此,怕吃苦、怕拘束,便自己去蓋寺,結果不能統理大眾,實在自己尚不知自度,怎能度人?吃苦來修,不可為享受來出家。

修道人不談佛理而談俗事,這非出家人本份,以家庭俗事拿來出家用,俗氣未斷,怎能談到修道?

出家須苦行,修戒定慧,許多人去受了戒,便以為自己做了法師,受戒本是要自己遵守戒律,持戒才有定慧。戒定慧不容易,是依經律論來行。戒定慧,對四生不可傷害他,要慈悲、要忍辱、吃苦。

有人受戒回來,學些貪念回來,衣食住更享福,不知道勇猛精進。在家人做生意使人相信,須吃苦、守信,而出家人不能使人相信,便是如此,貪衣、食、住,持戒、不修持,怎能使人相信?能守戒、吃苦耐勞,則信徒更會相信、信仰、恭敬你。

有些人與在家人一樣做生意,在家人也會誦經,出家人去誦經與他們競爭,好像做生意互相競爭,這現象不好,變成你度我,我度你。受戒回來要加倍持戒,努力修持。持戒,戒神擁護你,才能出苦海,否則受戒回來去念經,與在家人競爭,怎能度人。有了修持,戒定慧具足,韋馱菩薩擁護你,嘴說出來,鬼神聽了也能出苦,才能自度、度眾生。

出家人不要歡喜衣、食、住充足,若貪享受則易懈怠。出家更應努力,看能否了生脫死,受戒是靠戒定慧,看能否修至到那裡皆很自在,隨處都可度人,到處受人恭敬。

在家人修名利,還在婆世界中,仍會輪迴,人死了靈光會再去投胎,而出家是為了「了生脫死」。

出家人以戒為師,以戒為師是使人見了似佛,人見了歡喜,起敬仰之心。

出家人要拿出願力,不要愛惜身體,身體是永久的。參是要參壞的,不要以為受了打擊,覺得他是壞人,他是我們的善知識,就是把我的頭砍掉,我也要度他。要修到不生不滅,現出我們的本性、佛性參人之壞來修改自己。

我不識字,沒照講經的方式講,今天想到什麼便說什麼,如說錯,請原諒。大家念佛。

師父帶眾念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觀世音菩薩

南無地藏王菩薩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日期:民國63年7月18日

摘自-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 增訂本    承天禪寺  編印

不信佛的人,不到寺廟裡,無法領略到佛法。有許多不信佛的孤魂野鬼,即在七月份實施普度。因平時沒有超度,實施普度是佛教的一種救濟作法。現在超度,非是施主出錢才超度,沒有錢也要超度,對孤魂野鬼實施超度,是佛教的一種慈悲。

有的人拿錢,有的人沒拿錢,但我們都一律平等超度。有的人拿錢多,不要以為自己拿錢多,拿錢多幫助超度別人的鬼魂,這樣功德大才。我們寺裡對超度孤魂野鬼應一律平等。

布施意義非常深奧,布施不一定是金錢。若沒有錢,到寺裡幫助工作,也是布施,但布施也要看適當不適當,若布施不適當也是沒功德。

有錢的人做許多善事或布施,可是拿出錢是無所謂,沒有錢的人也布施,省吃儉用,節省幾個菜錢來布施,錢雖然少,可是與有錢的人布施很多錢的功德是相同的。

承天寺有這樣的規模,建設的經濟來源,有錢的人出的錢多,功德固然很大,沒錢的人拿出少許錢,或出力化緣,其功德亦是相同的。

在修行方面,不管走到那裡,都受到人的歡迎,是韋馱菩薩護法,到處受人尊敬。

有修行的人,不一定要發心建個大寺廟,有修行的人,跑到深山裡,不管有沒有吃的穿的,都會有韋馱護法來建成大的道場。

出家的人要了解出家是什麼?並要到大叢林裡磨練,要做人不願做的事,要不看、不聽像個啞吧一樣。要吃苦,這樣走到那裡建道場都會成功,若沒吃過苦,出家沒幾天就想去建道場,那很難成功。

出家人要把俗家一切習慣丟下,否則出家以後仍在貪瞋癡內打轉,會走入邪道,就是不要把俗家生活習慣帶到寺廟裡來。

能到大寺廟裡參學,看看那裡的老法師,開示怎樣念佛、看經、參禪,了解以後才有受用,若出家不在這方面用功,而嫌吃的不好、穿的不好,這樣不會得到成就。

出家的人要知愛惜光陰,趕快修行,若空空過日子是很可惜,若不知用功,好的只得人身,差的就在三惡道中變牛變馬,所以要把握機會努力修行,不要空度光陰

出家人要常常指導在家人學佛,要教他如何學佛,如何消業障。不要看到有錢的人,給他找個好房子住,去巴結他,給他好的吃,反而不能給施主種福田,害了他,也害了自己。

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任務在那裡,出家人要幫助在家人種福田、消業障,別奉承有錢的施主,否則會加重在家人的業障,別叫在家人說出家人勢力眼,使在家人造口業。在家人也不要要求寺廟要好好招待自己,假若在家人要求寺廟好好招待自己,即不會植福消災,反而會增長罪業。在家人與出家人都要相互了解。

目前有許多出人,出家沒多久,想建道場,到處化緣,光找佛教徒還好,他去找不信佛教的或外道,因此鬧出很多是非。假若你建立道場,是為自己還是為度眾呢?所以,不要出家沒多久,就到處化緣、創建道場,你若是這樣建立道場會鬧很多是非。假若為自己,道場會建不起來,即使建成也會鬧成很多是非。假若為度眾,你還沒有參學,出家人的一切規矩都不知道,沒辦法領眾。出家的人能夠學習古代祖師修苦行,將來會有出頭的一天,在叢林裡與大家吃苦砍柴挑水,即會得到別人的敬仰,要在節儉勤勞吃苦中去磨練,才能在道業上有成就。

我們出家人要知道怎修福報、修智慧,得到福報的人,要把福報給人享受,自己得到智慧,指導人家如何學佛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自己不享受福報,才是真正的福報。

修行能得福慧雙修的人,必須有大的度量,比如今天建設承天寺,是為了別人,不是為了自己,比如今天承天寺有幾十個人,甚至幾百個人,道糧都不會有問題,就是建設道場不是為己而是為他人。

師父帶眾念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觀世音菩薩

南無地藏王菩薩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日期:民國63年7月19日

摘自-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 增訂本    承天禪寺  編印

過去與現在的比較:在文字方面,孔子學說傳佈到現在,都是文言,過去都是文言。現在不同,大家都用白話,過去用文言,是對經書尊敬,現在用白話,對儒家也不太尊重,現在印刷術很發達,越發達對文言的經書,越不會尊重。

古人讀書,注重明禮達道,看重孝父母、敬師長,讀了孔孟學說,非常注重父母師長,所以家庭很和睦,可是現代人讀了很高學位,對於倫理道德不注重,對上不注重孝,對下不注重慈悲了。在佛教說,不注重文字,但以儒釋道三家來說,儒家提倡忠孝,是有文字,佛教已有很多經典,在修持方面說,可以不讀經典,儒家靠四書五經成聖成賢,佛教的歷代祖師是靠修持,不一定每祖師都是靠讀佛經佛做祖的。

師父說的話,可以用文字記下,以便了解古聖先賢的話,所以師父講的文字,雖然不是文字,但用文字記下開示,對了解所講的意義,是很有幫助。

講與記是不同的,師父講的一件事,可是各位聽眾所了解、所記載的是不同的。學識好的人記載得深,智慧高的人了解得深。

師父講的話意又不完全,經翻譯的人翻的意義也不同。看經書也是一樣,佛當時說法,沒有記載,是以後阿難尊者等集記的,可是當時佛講話雖沒有文字記載,佛講話仍使很多人感動,以致以後結集經律論,亦要用文字記錄,這樣後人看了用文字記載的經律論,亦同樣受到感動,可見文字的重要。

談到修行,不管古今,都要吃苦,並且經過若干劫,如釋迦牟尼佛,人要眼即給眼,人要鼻即給鼻,如此犧牲,若干劫才成佛。儒教宣揚忠孝,佛教亦看重四維八德,假若學佛的人都能運用儒教的四維八德,全國的人都能學佛,以佛法來陶冶每個人心性,這樣社會安寧,國家會富強。

一般社會人把錢看得很重要,假若一個人學識在好,品德再高,只要沒有錢,人家就看不起,所以這種社會不會進步,不會上進,因大家看重錢。

台灣出家人很多,出家以後,師父應該教育怎樣修行、怎樣吃苦耐勞,可是現在尼師出家,反而去讀學位,這樣栽培一位尼師,不曉得怎修持,反而把社會一般壞習氣帶進佛門,使許多出家人受到壞的影響。

古代最高的人是皇帝,可是皇帝對出家人很尊重,甚至出家人見到皇帝不拜不跪,並有好多出家人受皇帝敕封,皇帝封出家人是憑修持,修持獲得的尊敬,並予敕封後,又受到全國人的尊敬。

現在出家人與在家人相處關係來說,出家人拉攏官員、巴結大官,出家人即混入政治場合中,出家人不知道不要與官員拉關係,有修持的人應修持感動官員。有修持的人是不容易被人看出的,最後修持有成就,就能感動很多人,感動許多不信佛教的人信佛,這樣才是出家人正當作法,才是度眾生,度眾生不去與官員拉攏關係的。

出家人是憑善根,引導出家、受戒,可是現在出家人是看出家人享受而來出家,今天出家明天受戒,這是不好的,過去出家人都是經過很多苦而後再受戒,所以現在出家人受戒不是受三壇大戒,是受名利戒,因為受戒回都談名利,不談修持

現在人進戒場即受戒,出戒場後即沒有戒,因他不知懺悔,自己認為受戒以後即是大法師了,所以沒進戒堂應苦學苦修,出戒堂後更應懺悔或努力精進,假若出戒堂就是大法師,擺架子,處處指導人家,佛教就會進入末路。

現在傳戒狀況說,不管什麼人,是那個廟或那個宮,或年齡老大或老太婆,缺腿瞎眼都來受戒,只要有錢就收。受戒以後回到寺裡,就沒有人管了,所以傳戒應慎重,不可隨便。

沒有受戒的人看到受戒的人回來擺出法師架子,指揮東指揮西,所以沒有受戒的人看到受戒回來人的那種威風,就急著去受戒。

師父帶眾念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觀世音菩薩

南無地藏王菩薩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三寶佛子 雨思閒子rain_thinker整理 輸入

 

 

   在此強烈推甄別外道之法則」給佛弟子重要參考。

   佛網電子信箱:cm123@ms15.hinet.net
 
    回佛網首頁:http://www.buddhanet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