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「菩提心」(下)
節錄自:正法眼雜誌
  此外,我們應該體認每個有情眾生的本性皆是空,可是就是沒有
人能體認這點,還執著自我,認為有個我存在。另外,我們也沒有體
認到「輪迴虛幻外貌的本性其實是隨心而幻化,是無常與變動的。」
由於我們無法體認這點,所以我們深受相續無盡的苦痛。若我們能深
深認知此點,那麼我們一定能自然生起慈悲心。

  我們每個人的心皆無形、無色、無相,因此其本質為空;但心性
不是單純的空,它能體驗各種現象;諸如所見、所聽之物等。因此心
性本具清明,而能實際體驗這些事物的是意識,這也是心性的一種特
質。所以心性事實上與空性、清明和意識無二無別。但因清明與意識
本身無形、無色、無相等等,所以它們並不會超越心的根本空性之外
。

  既然心性本質為空,那麼心中就沒有所謂會死亡或遭破壞的東西
,也就是說我們從過去就一直持著這顆心,然後不斷的輪迴及受輪迴
之苦,直到證悟佛果為止。我們可以舉例說明,即是心性之空如同宇
宙之空,而我們是不可能消滅或破壞宇宙的。

 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看,心性在生命之各種階段中的情形,當我們
在娘胎時,我們的父母並沒有看見心在子宮內浮游,也沒有一個實質
的心進入子宮內,什麼都看不到。而當我們死時,也沒看見心漂浮出
身體外,更無法看見一個實質、有形相的心。即使在我們一生中,我
們亦無法找到或正確指出、描寫出心和任何物質、形體或實質特性有
關。因此,我們可以瞭解到心性本為空,小乘與大乘兩者也都認為能
直接了悟心之空性便能了悟個人的無我。

  雖然每個眾生的心性皆是空,但每個人卻執著此空性之心為一個
我,一個自我。同時,由於與空性無別之心的反射,我們體驗到一些
令人困惑的外貌,譬如,既是人類,我們便會嘗到人類生活所特有的
困惑表象或幻覺,其實這些本性如同奇妙的幻影,如同一個夢境,或
如同水之月影、彩虹等等。我們可以說那和電影或電視差不多。就拿
電視來說,那是一個小的盒子,其實我們所看見的形體並不存在,而
且一定也不是他們所顯現的那樣。我們很難說他們是從哪裡來的,但
他們確實是出現在那個小盒子裡。這很像輪迴之幻覺或令人迷惑之外
貌的本性。

  我們可以用反省夢境而旁觀生活經驗的虛幻本質,如果我們能明
白地透視夢境的過程,便會明白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實際都是心的幻
化,因為當我們進入夢鄉時,我們的心會變得愚鈍和無明,結果產生
各種幻覺,其實這些幻覺和我們醒著時的體驗具有一樣的本性和特質
,差別只在我們醒後找不到這些東西。譬如,當我們作夢時,會看到
一些地方,某些人和某些事物,可是一但我們醒來,這些都不存在了
,它們甚至不在我們體內;它們並不存在,只是心的影射罷了,而我
們所經歷的每件事亦是如此。

  這些體驗的本性其實是在非存在下而產生或示現的東西,我們體
驗萬物的實際法門是透過所謂「三身」。我們所體驗之清明境界的色
身是完全成熟之身,而我們在夢中所體驗的叫作習氣身或夢幻身,此
外在我們今生死後和下一世生前之所體驗的叫意識身(中陰身)。

  依此,曾為我們過去父母的一切眾生皆執著無常為永恆,視虛假
為真實,以及視幻化為存有。由於這種無明,他們在下三道中受輪迴
之苦。如果我們能透徹這點,便會堅定我們的意志,決心要助眾生解
脫輪迴之苦,以及引導他們證悟佛果。然而同時,我們也要瞭解,引
導眾生證入佛果的唯一途徑是要自己先能證得佛果,因此在這點上,
要培養證悟佛果的是基本發心,以及投入那些能導進佛道的法門。

  所以,每當我們早晨醒來,第一件事即是誦皈依文,以及培養究
竟菩提心的生起,我們要存這樣的心念:「我今天所做的每見事,要
以利益眾生為前提,使其證得佛果。」這樣將會使我們在這一日中所
行的善事能神奇地增加功德力。即使是日中的一般行為,也會因心存
那種善念的餘焰而變得具有功德力,且成為證悟佛果的基石。因此,
菩提心的培養以及將之運用在我們的行為上,就如同把任何漆上金屬
的東西都變成金的萬靈丹一樣。

  若是心念正確,那麼透過千階過程的歷練也一定會有所利益;若
是心念錯誤,那麼即使是透過千種方法亦是無用。所以要獲得更深或
證悟佛果的必備條件只有培養以及保持清明心境,並且藉此菩提心之
清明境界,來從事利益眾生之事,這也是諸菩薩不僅於過去所行,而
且持續到一切眾生不再墮入輪迴為止。

  所以,凡是修持佛法者和未修持佛法者之間的區別即在皈依,而
小乘修行者與大乘修行者之間的區別則在於證悟心念的生起與培養。

  讓我們一起來迴向,願今天所開示與聽聞佛法的功德迴向給所有
眾生,並願同證菩提。

網頁恭製佛網(禪門出版社)www.buddhanet.com.tw
電子信箱:cm123@ms15.hinet.net
回首頁Home